我国山羊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 |
浏览 4205 | |
摘要:概述了我国山羊品种资源在DNA 分子遗传标记、繁殖性能、杂交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利用进展,提出了山羊品种资源研究利用的4 点建议。 关键词:山羊;品种资源;优良特征 为了摸清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状况,农业部组织全国农、科、教各部门,分别于1954 、1959 、1976 、1995年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畜禽品种资源调查,自1986 年起陆续出版了中国牛、羊、猪、马、鸡、驴及经济动物品种志[1] 。近20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畜禽品种资源的基础研究,开展了部分畜禽品种的种质特性和遗传距离测定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在畜禽系统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是世界上山羊饲养量最多的国家,山羊品种资源丰富,我国有地方山羊品种43个,培育品种4 个(整合同类异名后正式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共有22 个品种) [2] ,生态类型多样,分布范围广泛,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虽然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但经过数千年来的驯养和选育,在不同的生态类型下形成了对当地自然环境适应性很强的品种和类群,在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出了各自的特色,满足了不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 1 我国山羊品种资源的优良特征 我国的山羊品种资源有许多优良的特征:如适应性强,抗逆性、抗病力强,特别是在高温、高湿、高寒等严酷的生态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各种疫病的抵抗力也要优于国外品种,这与我国山羊群体含有特殊的基因资源密切相关;生产类型多样化,有乳用、肉用、绒用、裘皮、羔皮用等多种类型;多胎、繁殖力高,许多山羊品种的产羔率都在200 % 左右,母羊常年发情,一年2 胎或两年3 胎,其中济宁青山羊是世界著名的高产品种,一年2 胎,每胎产羔率达297. 7 %[3] ;肉用潜力巨大,一些品种如陕南白山羊、贵州白山羊成年体重多在40 kg 左右,胴体重20 kg 以上,屠宰率在50 %~63 % 之间,净肉率在40% 左右,其中以马头山羊的各项指标居首位[4] 。 2 我国山羊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2. 1 山羊的DNA分子遗传标记研究 分子水平的DNA多样性不仅可以揭示品种或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确定品种或群体所处的系统地位,而且也可以进行品种种质资源基因库的检测,为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由于DNA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发展迅速,近年来对山羊的DNA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 (1) RAPD标记 秦国庆等[5] 利用RAPD 和RFLP 技术分析了高原型和山地型藏山羊在分子水平上遗传差异。李祥龙等[6]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波尔山羊、唐山奶山羊、青龙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陈世林等[7] 应用RAPD技术对西藏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及内蒙古绒山羊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这3 个品种的遗传纯度较高,遗传距离较近。刘长国等[8] 应用RAPD 技术分析了陕西境内的5 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关系,发现陕南白山羊、关中奶山羊、西农萨能奶山羊3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波尔山羊和安哥拉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远。曹少先等[9 ] 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与波尔山羊生长发育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发现了对断奶体重、哺乳期日增重、体高、胸宽、管围等多个体尺有显著影响的标记。李祥龙等[10] 研究了RAPD 标记与波尔山羊、波杂山羊等肉山羊体重及体尺的相关性,发现了13 种与体重、体尺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RAPD 标记。 (2) RFLP 标记 李祥龙等[11] 应用mtDNA -RFLP分析了建昌黑山羊、南江黄羊、萨能奶山羊、吐根堡山羊及努比亚山羊的亲缘关系,发现国内2 个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国外的3个品种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李祥龙等[12] 应用mtDNA -RFLP 研究了河北省的山羊品种mtDNA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太行山羊、承德无角山羊和青龙本地山羊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唐山奶山羊及波唐杂种间遗传距离较远,mtDNA呈现母性遗传的特性,承德无角山羊和青龙本地山羊有相同的母系起源。贾永红等[13] 也用mtDNA-RFLP 分析了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及雷山小香羊的亲缘关系,贵州白山羊和贵州黑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黔北麻羊,而与雷山小香羊关系较远。曹少先等[14]应用RFLP分析了波尔山羊、徐淮山羊、海门山羊种间多样性,发现徐淮山羊与海门山羊遗传距离最近,徐淮山羊与波尔山羊次之,海门山羊与波尔山羊遗传距离最远。 (3) 微卫星标记 通常是由长度为2~6 bp 的核心序列串联重复而成,广泛存在于DNA 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被认为是各类遗传标记中最有价值的一种。Yang[15] 把5 个牛的和1 个绵羊的微卫星用于对中国5 个本土山羊品种(西藏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太行山羊和湖北本地的马头山羊) 的多态性检测,6 个微卫星位点(BM4612 、OarFCB11、OarFCB20 、OarFCB304、OarFCB48 和Oarcp34) 都表现多态,分别有9、9、10、10、11和8个等位基因,5 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关系与它们的历史和地理起源相对应。Meng[16] 用微卫星对12个中国本土山羊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在所有26 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7个表现高的遗传多样。赵艳红[17]用5个微卫星位点在6个山羊群体中都有特异扩增产物,即都有多态。张英杰[18]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卫星位点OarAE101和MCM38在波尔山羊、太行奶山羊和河北奶山羊存在多态性,这2个位点可以用于山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2. 2 山羊繁殖性能研究 陈启康等[19] 对海门山羊的多胎繁殖性能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海门山羊多胎率比较高,3 胎占251 0 %,4 胎占191 6 %,5 胎占5.4 %,3 胎以上占到50 %, 产羔率为271.4 %, 与波尔山羊杂交后,3 胎以上的多胎率占到52 %, 产羔率为274.4 %。李金林等[20] 重点选择一胎3 羔的公、母羊组成核心群,对鲁北白山羊进行了4a 的严格选育,结果产羔率从选育前的228 % 提高到268 %, 其中经产母羊的产羔率达到295 %, 年平均产羔增加1.1只。王春秀等[21] 对四川金堂黑山羊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初产母羊的产羔率为179.69%, 经产母羊为241.85%, 平均产羔率为225.7 %, 年均产1. 8 胎,具有多胎、繁殖力高等肉用山羊的特点。徐云华等[22] 采用开放式核心群选育方法,经过4个代次的选育,建立了莱芜黑山羊的高繁品系,其核心群经产母羊产羔率达到了311.4%, 胎产羔率178.7%, 双羔率77.0% , 比选育前分别提高了651 4% 、17.9 % 、33.8 % 。 2. 3 新品种培育 我国奶山羊和绒山羊的培育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已先后育成关中奶山羊、崂山奶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等多个品种,而肉用山羊的品种培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仅有南江黄羊一个育成品种。南江黄羊1995年通过国家鉴定,1996年正式命名。它是本地羊与成都麻羊杂交后,又与奴比羊杂交,经过40多年的培育而成。其群体胎平均产羔率为194. 47 %, 经产羊群为205. 42 %, 双胎(多羔) 率为80 %, 高繁羊群年产1. 82 胎,胎平均产羔率216.67 %[23] 。 2. 4 杂交改良 我国的山羊品种资源有许多优良特征,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如体型小、生长速度慢、泌乳性能低等。因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开展了利用奶山羊改良本地山羊的工作。本地山羊经杂交改良后,羊只个体变大,活重比原品种提高了20 %~30 %, 产肉量也增加了,如江苏海门,奶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杂交后代,当年出栏胴体重由8 kg 提高到10 kg, 板皮均达到一级标准,当时每只羊可增加收入40 元。到1998 年我国普通山羊被奶山羊改良的比例至少有30 % 。自从1995 年引进波尔山羊以来,全国掀起了利用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的高潮,引入波尔山羊的省(区) 有20 多个,纯种波尔山羊有3 万多只, 在引入波尔山羊的省区有我国地方山羊品种15 个,占我国地方优良羊品种的3/ 4。波尔山羊的杂交改良效果非常显著,其杂交一代的体重比本地山羊至少要提高50 % 以上[24]。海龙等[25]利用波尔山羊冷冻精液与萨能奶山羊进行杂交,其后代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趋向父本,体尺、体重增加显著,5月龄体重比萨能奶山提高了76.1 %, 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2.9 % 。曹斌云等[26] 用波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杂交,其杂交一代羔羊的体型外貌近似母本,体尺、体重、适应性等趋向父本,屠宰率、净肉率比关中奶山羊分别提高了91.57 % 和7.26 % 。 3 建议 3. 1 加强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手段落后、设施陈旧的局面。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宝贵资源。保护山羊品种资源是开展研究利用、发展山羊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由于不注意资源保护、盲目杂交等诸多原因,近20 年来,我国的一些品种的群体数量和质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些品种如圭山山羊、马关无角山羊、承德无角山羊等已成为濒危资源,如再不注意有计划地、科学地加以保护,将失去我们引以自豪的优良品种资源。2000 年农业部公告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品种,山羊品种有中卫山羊、济宁青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等10多个品种[2]。目前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主要采取2种方式,即原地保护和异地保存。原地保护通过在资源原产地建立保种场和保护区的方式进行活体保存;异地保存有异地活体保存、细胞保存、基因保存等。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社会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多部门、多学科,需要多种人才的参与,必须统筹规划,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推动,必须高度重视保种的科研及开发工作,积极研究和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经济的保存方法,改变目前保种形式单一、手段落后、设施陈旧的局面。 3. 2 加强优质遗传资源的研究、发掘与创新 品种资源保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与利用,目前要在更深层次上开展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多胎基因、决定产绒的基因、优质羔皮、裘皮基因、各种抗性基因等方面的遗传分析、基因定位研究,为优良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3. 3 科学、合理地开展杂交利用工作 开展杂交利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低繁殖力品种的繁殖力,提高羔羊数量和羊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用优良的外来品种改良本品种的某些缺陷,如生长速度慢、体型小、泌乳性能低等。但是杂交改良工作,要根据山羊的生产方向及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科学、合理、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切忌想当然,一哄而上。 3. 4 培育肉羊新品种 目前,肉羊产业已成为世界养羊业发展的重点,我国的羊肉产量虽然世界领先,但羊肉质量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门的肉用品种。培育肉羊新品种,应以多胎性能为主要选择、培育目标。在具体培育时,应以适应性强的本地多胎山羊为母本,以奶山羊为第一父本,使杂交一代母羊体型增大、泌乳性能增强,并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终端父本应选择波尔山羊或南江黄羊等肉用性状突出的品种。 |
|
上一篇:提高羊繁殖力的途径 | |
下一篇:山羊先进繁殖技术 |